恨不得马上…

等哪天……等将来……等不忙……等下次……等有时间……等有条件……等有钱了…...等来等去 等没了缘分……等没了青春……等没了健康……等没了机会……等没了选择……等没了美丽;谁也无法预知未来,很多事情可能会一等就等成了永远。——致你们,因为谁也等不起!
Hoffstetter: String Quartet in F major, Op.3, No.5 (formerly attrib. J. Haydn) - Andante cantabile - I Musici

古水:

*musica autentica*(本真之音) 之 
霍夫施泰特「F大调弦乐四重奏」 
第二乐章: 如歌的行板
(String Quartet in F- II. Andante Cantabile)

        这段许多人耳熟能详的乐曲,自问世之日起的两百年间,一直被归在约瑟夫·海顿(Joseph Haydn 1732.3.31-1809.5.31)名下,作为其「F大调弦乐四重奏」(Op. 3/5, Hob. III:17)之第二乐章而存在,优美如歌静谧似水的旋律更为其收获“海顿小夜曲”之美誉。
        1965年,有音乐学家依托种种证据为包括这一乐章在内的整部作品正名,指出其真实的创作者乃德国人罗曼·霍夫施泰特(Roman Hoffstetter 1742.4.24-1815.6.21),一名本笃会修士,同时也是一位J. 海顿的超级粉丝。历史文献中对这位僧侣音乐家记述寥寥--21岁剃度后,这位有着音乐教育背景的年轻修士,曾一度担任修道院合唱团指挥,艰苦乏味的修行之余也创作了一些宗教合唱作品及器乐协奏曲,不曾想,其正式的职务却只是一名伙头僧,天天同锅碗瓢盆,土豆洋葱打交道,却有着最为文艺的内心和美好的情操,模仿起“弦乐四重奏之父”的风格来,亦是那般有模有样,几可乱真。
        受限于自身的职务及当时并不发达的交通,皈依天主的霍夫施泰特终其一生也未能与心中的音乐偶像谋面,互通尺素成为两人沟通的唯一方式,却也教灵犀穿越宗教与世俗,焕作音符点亮人类艺术之光!

演奏: 意大利音乐家合奏团*** 
        (I Musici)

评论

热度(43)